当前位置:主页 > 研究领域查询 >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 > 第三届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

第三届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RAIIC 2024)


会议时间:
2024年7月5日至7日
会议地点:
中国 绵阳
检索机构:
EI,Scopus,IEEE Xplore
第三届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

全文提交日期:2024 年4 月 26 日
登记最后期限:2024 年5 月5 日
最终论文提交日期:2024 年6 月9 日
会议日期:2024年7月5日至7日
大会官网:www.raiic.org
会议时间:2024年7月5-7日
会议地点:中国·绵阳

第三届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国际会议(RAIC 2024)将于2024年7月5-7日在中国绵阳召开。本次会议是展示优秀成果的论坛,也是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 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它将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相关从业者,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领域的开放性问题。
 
RAIIC 2024诚挚欢迎广大科研人员参与这一高效、优质、权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我们很高兴邀请您提交论文,并期待在中国绵阳与您见面。如果您需要更多关于提交的信息,欢迎与我们联系。
 
提交指南
 
1. 提交的论文不得在其他地方发表过或正在考虑发表。
 
2.请将论文全文(Word+pdf)提交至 中文 投稿系统 
 
3、如需演示和发表,请提交论文全文。
 
4. 仅当您只想进行演示时,请提交摘要。
 
5.模板下载: 模板
 
6.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任何英文信息,请联系我们:  icraiic@163.com
 
注: 
 
1) 欢迎摘要和全文。摘要被接受并付款后,作者可以进行口头陈述。
 
2) 所有提交的文章应报告原创的研究成果,实验或理论的,以前未发表或正在考虑在其他地方发表的。提交给会议的文章应符合这些标准。我们坚信道德行为是任何学者最重要的美德。因此,任何抄袭或其他不当行为都是完全不可接受和不能容忍的。
 
第三届 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国际会议(RAIC 2024)将汇集来自世界各地感兴趣领域的领先研究人员、工程师和科学家。
 
 
 
·“机器人及其应用”研究方向
 
(1)机器人设计、开发与控制;
 
(2)机器人系统仿真建模;
 
(3)机器人智能自主系统;
 
(4)机器人人机交互技术;
 
(5)多机器人技术。
 
 
 
·“智能控制系统及优化”研究方向  
 
(1)智能控制理论与系统;
 
(2)网络智能与网络控制;
 
(3)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智能控制;
 
(4)智能故障检测与诊断;
 
(5)云计算和计算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方向  
 
(1)人工智能和进化算法;
 
(二)分布式人工智能算法和技术;
 
(3)图像分析与智能医疗;
 
(4)机器学习和机器智能;
 
(5)人工智能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委员会
 
 
总会主席
 
范国斌院士
 
中国工程院
 
 
 
范国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国家高技术重大任务专家组组长、高能激光系统总设计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高能激光技术研究,是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带头人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之一。负责多项国家课题和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组织管理,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推动和牵引了我国国防高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军队一等奖4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荣获中国科协“求是”优秀工程奖、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高技术装备建设重大贡献奖”、“周光召技术创新奖”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全军一等奖4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荣获中国科协“求是”优秀工程奖、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高技术装备建设重大贡献奖”、“周光召技术创新奖”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全军一等奖4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荣获中国科协“求是”优秀工程奖、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高技术装备建设重大贡献奖”、“周光召技术创新奖”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他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他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奇教授
 
IEEE Fellow ,  IET Fellow , 西南科技大学
 
 
 
黄琪教授现任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黄琪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广域测控、大电网分析与控制、智慧能源等方面的研究信息支撑技术、大规模多再生能源系统并网消纳及隧道输电。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 
 
 
 
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余篇,Wiley-IEEE专着2部,专利10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美国专利1项。
 
 
 
杨翔教授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
 
 
 
Smon X. Yang教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87 年获得中国北京大学工程物理博士学位,是两个硕士学位中的第一个。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第二届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休斯敦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99年获美国休斯敦大学博士学位。杨教授于1999年在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获得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1999年加入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工程学院,现任教授、先进机器人与智能工程系主任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系统(ARIS)实验室。  
 
 
 
杨教授拥有多元化的研究专长。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智能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传感器和多传感器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通信、智能交通、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杨贺教授一直非常活跃于专业活动。杨教授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ntelligence & Robotics主编;以及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其他几本期刊的副主编。他参与组织了许多国际会议。
 
 
 
李立毅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
 
 
 
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3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围绕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长期从事特种电机和特种电磁装置的研究。面向芯片制造行业的需求,依托02重大科技专项任务,他的团队攻克了光刻机工件台系统中直线电机“瓶颈”的核心问题,集高精度、高精度于一身。动态特性。教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28篇,其中SCI收录151篇。已授权专利80余项,3项荣获发明博览会银奖,10项已转化为企业技术应用。李教授承担国家及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10项已转化为企业技术应用。李教授承担国家及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10项已转化为企业技术应用。李教授承担国家及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
 
 
 
联合会议主席
 
 
张革翔教授
 
IET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张教授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院长。曾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客座教授、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系高级客座教授、纽约大学化学系客座教授, 美国。
 
他是国际膜计算协会(IMCS)主席,Axioms 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rallel, Emergent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编委会成员。他是2019年罗马尼亚科学院格里戈尔·莫伊希尔奖的共同获得者。他被爱思唯尔评为世界前2%科学家和高被引中国科学家。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电网和智能控制。他是 200 多本出版物、三本专着的作者/合著者,并且是 10 多本书/会议论文集的(主)客座编辑/共同编辑。
 
出版主席
 
 
 
尚立平教授
中国西南科技大学
 
 
 
尚教授现任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长期从事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太赫兹技术、电池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近年来,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5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着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余篇。
 
 
陈林教授
中国西南科技大学
 
陈教授现任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长期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教学和研究。参与开发国内第一台加密防火墙。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项、国家242信息安全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研发“移动存储介质数据单向导入系统”,已在涉密单位和部门推广应用4万余套。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聂秋月教授
 
IEEE 高级会员, 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聂秋月,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等离子体产生及参数控制技术、等离子体调制电磁波特性及应用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863”计划预研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重点项目1项、优秀青年(面2项、青年1项、特等1项)、省部级项目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引用500余次。应邀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3次,主持特刊1期,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荣获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9年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凌强教授
 
IEEE 高级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凌强,199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硕士学位,2000年于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05年获得圣母院学位。
 
 
 
目前研究兴趣包括网络控制系统(重点关注反馈丢包和量化)、图像处理等。发表专着1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美国专利4项。曾获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国科学院卢嘉熙青年人才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称号。
 
 
姚亚男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入选首届国防科技人才计划(军工杰青)、安装与开发专业群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主持科研项目120余项(其中省部级50余项);获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5篇,最佳论文3篇)。一本书,三本书,一本翻译;获授权发明专利113项;培养研究生90名;已开发产品50多种。
 
 
地方 委员会主席
 
 
副总裁米娜·阿纳斯塔西娅·安德烈耶芙娜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研究大学
 
 
 
Minina Anastasia Andreevna,博士,信息与测量系统与技术系(iist)助理教授,国际活动副校长,校长办公室成员,学术委员会成员,教育方法委员会成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百强项目执行局局长。
 
 
 
米娜·阿纳斯塔西娅·安德烈耶夫娜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圣彼得堡。200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leti”,主修“信息和测量系统与技术”。与此同时,阿纳斯塔西娅·安德烈耶夫娜于2006年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在大学学习,作为iist系的一名员工,从事教师的研究项目。 2011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2013年至今担任信息技术系副教授。 同时,2009年至2014年,她担任信息、测量和生物技术系统(fibs)学院负责招生和职业指导的副院长。 2014年至2017年,她担任圣路易斯大学副第一副校长。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Leti”,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招生委员会执行秘书 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leti”和中心负责人“申请人”。 2017年至2018年3月,她担任圣路易斯大学学术工作副校长。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leti”。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 - 圣路易斯大学校长助理 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leti”。她是 60 多篇已发表的报告和科学著作、专着、手册和方法指南的作者和合著者。
 
 
副总统达维多娃·尤利娅·德米特里耶夫娜
 
俄罗斯莫斯科理工大学
 
 
 
教育和培训:  2005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莫里斯·托雷萨主修“外语文化教学理论与方法”。
 
 
 
工作经历及经历: 
 
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 - CJSC“国际工业银行”银行行长助理。
 
2010年11月至2015年4月 - 俄罗斯储蓄银行股份公司克拉斯诺普列斯嫩斯克分行助理经理。
 
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 - 确保滨海边疆区州长活动顾问
 
俄罗斯联邦政府下属滨海边疆区政府代表处。
 
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 - 莫斯科理工大学助理校长。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7 月 - 担任确保联邦州登记、地籍和制图服务负责人活动的部门负责人。
 
2021 年 7 月至 2021 年 11 月 - 莫斯科理工大学国际融合和外国学生工作部门负责人。
 
自 2021 年 11 月起担任莫斯科理工大学负责国际活动的副校长。
 
 
刘志贵教授
中国西南科技大学
 
 
 
刘教授1987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原四川建材工业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获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控制理论应用与自动化装置研究;芯片级工业控制系统与嵌入式系统研究;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控制系统应用研究;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
 
SN 工程师。罗云芝
中国四川省绵阳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2001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轻武器装备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承担了多项部级重大项目的研发,参与组织并完成了多项总装型项目、论证验证和预研项目以及科工委基础科研项目。局。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SN 工程师。华谊展
 
长虹集团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长虹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
 
 
 
获得美国西北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专注于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及产业赋能。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VPR、Interspeech、Neurocomputing、IROS等顶级会议和期刊论文8篇,申请专利80余项,已授权40余项。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近2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和高基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发改委项目1项,国家工信部项目2项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视觉检测、智能家电语音交互、和家庭服务机器人,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2年入选“天府青城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组委会主席
 
张华教授
中国西南科技大学
 
 
 
张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AMU)博士后,四川省特殊环境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西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洁能源发展与系统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研究领域:机器人及其应用、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邓虎教授
中国西南科技大学
 
 
 
邓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IEEE会员,四川省光学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 
 
 
 
长期从事检测技术及应用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省级教改项目3项。担任检测技术与应用团队带头人,主持和参与项目75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部级8项、地市级9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4项,参编专着1部。
 
 
朱玉宇教授
中国西南科技大学
 
 
 
朱玉玉,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应用与电磁兼容、先进检测与控制技术。2002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 
 
 
 
近5年主持四川省基金项目(合作)1项、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主持横向项目11项;主持省部级教育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1项,授权实用专利5项;发表SCI/EI/CSCD论文30余篇。
 
 
李强教授
中国西南科技大学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青年技术组委员、四川省电子学会电子产品可靠性与质量管理专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物联网和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团队建设工作。
 
 
技术计划委员会主席
 
 
 
 
赵志勤教授
 
IEEE 高级会员,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
 
 
 
赵志勤,Phi Kappa Phi会员,Journal of Electronics编委,四川省电子学会理事,天线与微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008年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资助计划。2009年被授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专家称号。 
 
 
 
他在 IEEE Trans 上发表了 200 多篇论文。在GRS、AP、BME、SIAM、JCP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
 
 
 
刘铎教授
中国重庆大学 
 
刘铎,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洪深杰出学者”。入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得者、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重庆市百千万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一批)。2012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系统架构、新型存储架构与智能存储系统、新型计算架构与智能分布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物联网系统和边缘计算。 
 
 
 
他在 IEEE Trans 上发表了 100 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TC、TPDS、TCAD等国际期刊和DAC、DATE、ICCD、EMSOFT等国际会议上。被Google学术引用1735次,H-index指数为24。
 
 
李恩教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 研究所
 
李恩,博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特种机器人技术、智能传感技术、自动控制系统。曾获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年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专利包括:多轴运动伺服控制与保护系统、基于现场总线的双臂巡线机器人控制系统、实时数据存储方法、嵌入式采矿数据分站、光纤现场总线通信系统。
 
 
李清华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
 
李庆华,教授、博士生导师,航天学院空间控制与惯性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智能无人系统导航与控制、协同导航、磁信息导航、惯性导航与运动控制。
 
参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973项目等多项纵向项目,参与并完成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多篇发表论文50篇,荣获多项国家级奖项。担任《导航定位与授时》杂志编委、《惯性技术》杂志青年编委、《航空航天技术》杂志青年编委。
 
 
组委会
 
Chau Yuen 教授,IEEE Fellow,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Shichkina Yulia Alexandrovna 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电子技术大学 
 
Andrey Philippovich 教授,俄罗斯莫斯科理工大学
 
任振文教授,西南科技大学,中国
 
副教授。霍建文教授,西南科技大学,中国
 
副教授。施凡荣教授,西南科技大学,中国
 
副教授。刘曼露教授,西南科技大学,中国
 
副教授。陈春梅教授,西南科技大学,中国
 
副教授。徐峰教授,西南科技大学,中国
 
 
副教授。谭立国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
 
副教授。张新斌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
 
副教授。刘然教授,IEEE高级会员,西南科技大学,中国
 
副教授。刘双利教授,西南科技大学,中国
 
 
技术 计划委员会
 
Mithun Mukherjee教授,IEEE高级会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印度
 
任傲教授,重庆大学,中国
 
谭玉娟教授,重庆大学,中国
 
白红阳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中国
 
Neusypin Konstantin Avenirovich 教授,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
 
Yushchenko Arkady Semyonovich 教授,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
 
Novikova Svetlana Vladimirovna 教授,俄罗斯喀山国立研究技术大学
 
吴晓刚教授, 哈尔滨科技大学,中国
 
刘桂华教授,西南科技大学,中国
 
副教授。沉凯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
 
副教授。黄林教授,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
 
副教授。崔秋实教授,重庆大学,中国
 
副教授。李曙光教授, 大连海事大学,中国


主讲嘉宾
 
杨翔教授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
 
Simon X. Yang教授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87 年获得中国北京大学工程物理博士学位,是两个硕士学位中的第一个。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第二届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休斯敦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99年获美国休斯敦大学博士学位。杨教授于1999年在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获得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1999年加入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工程学院,现任教授、先进机器人与智能工程系主任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系统(ARIS)实验室。  杨教授拥有多元化的研究专长。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智能系统、机器人、控制系统、传感器和多传感器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通信、智能交通、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杨贺教授一直非常活跃于专业活动。杨教授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ntelligence & Robotics主编;以及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其他几本期刊的副主编。他参与组织了许多国际会议。
 
 
李立毅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
 
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3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围绕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长期从事特种电机和特种电磁装置的研究。面向芯片制造行业的需求,依托02重大科技专项任务,他的团队攻克了光刻机工件台系统中直线电机“瓶颈”的核心问题,集高精度、高精度于一身。动态特性。教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共发表学术论文328篇,其中SCI收录151篇。已授权专利80余项,3项荣获发明博览会银奖,10项已转化为企业技术应用。李教授承担国家及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10项已转化为企业技术应用。李教授承担国家及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10项已转化为企业技术应用。李教授承担国家及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
 
注册费用
 
 
项目 注册费用
论文常规注册(4页)

550 美元/纸(4 页)

3800元/纸(4页)

学生注册

500 美元/纸(4 页)

3400元/纸(4页)

额外页数(从第 5 页开始)

60 美元/额外页

400元/加页

未提交作品的与会者

200美元/人

1500元/人

未提交作品的参会人员(团体)

180美元/人(≥3人)

1200元/人(≥3人)

购买额外的论文集/期刊副本 75 美元/本

500元/本

 
 
出席登记详情
 
作为演讲者加入: 如果您只想在会议上做演讲,而不在会议记录中发表论文,您可以选择作为演讲者参加RAIIC 2024 。作为演示者,您需要在注册时提交演示文稿的摘要和标题。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我们:  icraiic@163.com
 
作为听众加入:RAIIC 2024是一场不容错过的会议。这是您结识最新学术研究领域众多知名专家和研究人员的良好机会和有效平台。欢迎您参加这一盛会。您只需在注册截止日期前完成听众注册即可。 
 
注册费详情
 
1. 注册费包括会议论文集、午餐、纪念品和参加所有技术会议的费用。
 
2、注册费不包括:  
 
   • 住宿
 
   • 签证申请费
 
   • 交通费用
 
3. 每篇被接受的最终论文必须至少有一名作者进行预注册。 
 
4. 报名完成后,组委会将在收到您的付款后2-5个工作日内予以确认。
 
5. 如果您因故不能参加会议,我们会将打印的会议记录连同付款收据/发票邮寄给您。 
 
 
 
退款政策
 
若参赛者因个人原因要求取消并退款,则适用以下退款政策。
 
* 会议提前60天:退款70%
 
* 会议提前30-60天:退款50%
 
* 会议前30天内:退款30%
 
* 会议结束后:不予退款
 
取消和退款请求必须通过电子邮件正式提出。
 
由于不可抗力,组委会保留更改会议日期和地点的权利。因不可抗力事件造成的损失,恕不承担责任,也不适用退款政策。

项目 注册费用
论文常规注册(4页)

550 美元/纸(4 页)

3800元/纸(4页)

学生注册

500 美元/纸(4 页)

3400元/纸(4页)

额外页数(从第 5 页开始)

60 美元/额外页

400元/加页

未提交作品的与会者

200美元/人

1500元/人

未提交作品的参会人员(团体)

180美元/人(≥3人)

1200元/人(≥3人)

购买额外的论文集/期刊副本 75 美元/本

500元/本

 


该学术会议为网页翻译,学术会议内容可能会有差异,一切以官网为准-会议官网:http://www.raiic.org/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术会议推荐:
按检索机构查询学术会议:
SCI EI CPCI CNKI Scopus Inspec IEEE Xplore Scie